系所简介
本校社会教育学系创立于民国44年,因应社会发展需要而设「图书馆组」、「新闻组」及「社会事业组」等三组。为使教育内涵符合社会变迁趋势之需求,于民国61年将「社会事业组」更名为「社会工作组」,于民国86年分组招生。随着时代变迁及因应专精化需求,原隶属于社教系的「新闻组」与「图书馆组」,陆续独立成立研究所。继两所之后,考量专业发展必要性,于民国94年本所与社会教育学系分离,成立独立研究所(硕士班)。
为因应二十一世纪高龄化、少子化、多元家庭发展趋势,及全球化形成跨国人口流动与资讯科技工业发展,对生活经验与价值观的冲击,导致许多社会议题如:儿童保护、婚姻暴力、移民与移工、酒药瘾、新贫阶级、失业、长期照护、及灾难不断衍生。加上我国政治民主化及公民社会建构,使得社会大众对人权与社会福利权高度关注,更随着各项社会福利法案立法通过与福利服务方案推动,导致对社会工作专业人力需求激增。为因应台湾社会变迁与社会福利之需求,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目标,并与国际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接轨,本所于民国94年8月1日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仍隶属于「教育学院」。由于本所教育目标并非以师资培育为主,且专业属性与教育学院不同;随着校务发展规划,于民国98年改隶属于新成立之「社会科学学院」(简称「社科院」)。由于「社科院」仅三所,规模小不利竞争。为强化校际竞争力,经校务会议通过,本院于民国103年与「国际与侨教学院」整并,更名为「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
本所自成立以来,规划之教育目标与发展进程,经多次微幅调整,但未有大变动。近程发展目标,主要是因应社会发展之需求,建构完整之教育训练课程,并结合多元实务工作领域,强化社会工作专业知能之训练,培育「家庭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目标。中长程发展目标,强调透过跨国学习与学术交流,培育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素养与能力,向下扎根,寻求发展社会工作学系的可能。
- 本所中长期发展目标有四:
- 一、培育以家庭与社会工作领域为主之专业社会工作人才。
- 二、整合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方法,提升专业社会工作素养。
- 三、加强学术与实务的交流与互动,充实专业社会工作研发。
- 四、强化国际学术与研究机构的交流,建构全球化与在地化专业社会工作视野。
社工所大事记

1955
1972
1997
2005
2008
2009
201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7
社会教育系成立,设图馆组、新闻组及社会事业驵共三组
社会教育系社会事业组更名社会工作组
社会教育系社会工作组正式分组招生
8月1日,社会工作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隶属于教育学院)
6月11日,本所所学会成立
8月1日,社会科学学院成立,本所隶属社会科学学院
9月4日,本所所友会成立
1.2月本所迁移至校本部大楼5楼。2.8月本所潘淑满教授荣任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3月家庭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成立
8月1日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成立,本所隶属于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
本所成立10周年
8月本所潘淑满教授荣任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1955
1972
1997
2005
社会教育系成立,设图馆组、新闻组及社会事业驵共三组
社会教育系社会事业组更名社会工作组
社会教育系社会工作组正式分组招生
8月1日,社会工作学研究所正式成立(隶属于教育学院)
2008
2009
2010
2012
6月11日,本所所学会成立
8月1日,社会科学学院成立,本所隶属社会科学学院
9月4日,本所所友会成立
1.2月本所迁移至校本部大楼5楼。2.8月本所潘淑满教授荣任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2013
2014
2015
2017
3月家庭与社会工作研究中心成立
8月1日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成立,本所隶属于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
本所成立10周年
8月本所潘淑满教授荣任第二任国际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