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所簡介
本校社會教育學系創立於民國44年,因應社會發展需要而設「圖書館組」、「新聞組」及「社會事業組」等三組。為使教育內涵符合社會變遷趨勢之需求,於民國61年將「社會事業組」更名為「社會工作組」,於民國86年分組招生。隨著時代變遷及因應專精化需求,原隸屬於社教系的「新聞組」與「圖書館組」,陸續獨立成立研究所。繼兩所之後,考量專業發展必要性,於民國94年本所與社會教育學系分離,成立獨立研究所(碩士班)。
為因應二十一世紀高齡化、少子化、多元家庭發展趨勢,及全球化形成跨國人口流動與資訊科技工業發展,對生活經驗與價值觀的衝擊,導致許多社會議題如:兒童保護、婚姻暴力、移民與移工、酒藥癮、新貧階級、失業、長期照護、及災難不斷衍生。加上我國政治民主化及公民社會建構,使得社會大眾對人權與社會福利權高度關注,更隨著各項社會福利法案立法通過與福利服務方案推動,導致對社會工作專業人力需求激增。為因應台灣社會變遷與社會福利之需求,培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目標,並與國際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接軌,本所於民國94年8月1日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仍隸屬於「教育學院」。由於本所教育目標並非以師資培育為主,且專業屬性與教育學院不同;隨著校務發展規劃,於民國98年改隸屬於新成立之「社會科學學院」(簡稱「社科院」)。由於「社科院」僅三所,規模小不利競爭。為強化校際競爭力,經校務會議通過,本院於民國103年與「國際與僑教學院」整併,更名為「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本所自成立以來,規劃之教育目標與發展進程,經多次微幅調整,但未有大變動。近程發展目標,主要是因應社會發展之需求,建構完整之教育訓練課程,並結合多元實務工作領域,強化社會工作專業知能之訓練,培育「家庭與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目標。中長程發展目標,強調透過跨國學習與學術交流,培育學生具備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素養與能力,向下扎根,尋求發展社會工作學系的可能。
- 本所中長期發展目標有四:
- 一、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
- 二、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提升專業社會工作素養。
- 三、加強學術與實務的交流與互動,充實專業社會工作研發。
- 四、強化國際學術與研究機構的交流,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社工所大事記

1955
1972
1997
2005
2008
2009
201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7
社會教育系成立,設圖館組、新聞組及社會事業駔共三組
社會教育系社會事業組更名社會工作組
社會教育系社會工作組正式分組招生
8月1日,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正式成立(隸屬於教育學院)
6月11日,本所所學會成立
8月1日,社會科學學院成立,本所隸屬社會科學學院
9月4日,本所所友會成立
1.2月本所遷移至校本部大樓5樓。2.8月本所潘淑滿教授榮任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3月家庭與社會工作研究中心成立
8月1日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成立,本所隸屬於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本所成立10周年
8月本所潘淑滿教授榮任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1955
1972
1997
2005
社會教育系成立,設圖館組、新聞組及社會事業駔共三組
社會教育系社會事業組更名社會工作組
社會教育系社會工作組正式分組招生
8月1日,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正式成立(隸屬於教育學院)
2008
2009
2010
2012
6月11日,本所所學會成立
8月1日,社會科學學院成立,本所隸屬社會科學學院
9月4日,本所所友會成立
1.2月本所遷移至校本部大樓5樓。2.8月本所潘淑滿教授榮任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2013
2014
2015
2017
3月家庭與社會工作研究中心成立
8月1日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成立,本所隸屬於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本所成立10周年
8月本所潘淑滿教授榮任第二任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